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漫談:《巴洛士之劍》並論百合受容的再考察


文/半成品(楊若暉)
發表年月/2011.10.16



《巴洛士之劍》,原著名:《パロスの剣》
作者:五十嵐優美子,原作:栗本薰,聯經出版,全3冊。


這部雖然比上次評論的《孔雀的微笑》晚了11年問世,但也已是1987年的作品,因此也就不予評分。


起初這部作品在盜版時代(通常是指1970年代到1992年訂定新著作權法為止)是以《聖劍公主》之名流通於台灣,要到1995年由聯經取得正式授權版之後才改成與原作同名的《巴洛士之劍》。

先介紹一下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

傳說使巴洛士繁榮的是男人,也是女人;而使之滅亡的,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

巴洛士王國此時正值內憂外患,在父王的命令下,巴洛士的公主阿路美妮亞公主必須與她的貼身侍衛由利亞斯子爵結婚以延續皇家血統,但自認擁有男人心而生錯女兒身的阿路美妮亞卻心繫身分低微的洗衣女菲歐娜。無法逃避婚事的阿路美妮亞決定召開競武大會擇婿,冀望透過親自打敗優勝者來取得男子的身分,並且迎娶菲歐娜為妻、登上巴洛式王國的王位。

但競武大會當天,巴洛士王國落入臨國卡樂士的圈套,國王遭到暗殺、阿路美妮亞遭到軟禁、巴洛士為卡樂士軍隊所占領。為了營救阿路美妮亞,菲歐娜加入了巴洛士人民組織的反抗軍,並找到機會代替阿路美妮亞成為俘虜,但逃出生天的阿路美妮亞得知菲歐娜已決心犧牲,遂放棄復興王國的心願前去解救菲歐娜……

最後,黑夜壟罩了巴洛士,再沒有人知道她們的行蹤……


其實要討論這部作品,與其討論漫畫作者五十嵐優美子,更應該討論原作者栗本薰,才會更明白這部作品的脈絡,但對台灣的年輕研究者而言,不免得說有其困難。

首先簡介一下栗本薰(參照日本維基):

1953年出生,活躍於1980年代的女性小說家,寫作題材涵蓋科幻、奇幻、傳說、時代、恐怖、推理、耽美等領域,並在各自不同的領域中皆有名聲。另外以「中島梓」之名從事評論工作、作詞作曲、鋼琴演奏,並擔任音樂劇腳本。


基本上栗本薰就是一個多才多藝到不可思議的人,附帶一提,本作並不是從栗本的小說改編的,而是由栗本擔任原作、五十嵐作畫的形式進行漫畫連載(連載結束後才於1989年出版小說版),只不過本作與栗本的名作《グイン・サーガ》(1979開始刊行到作者2009年逝世都還沒完結篇的高達百餘卷的超長篇小說)有其關聯,此二者的舞台背景相同,但《巴洛士之劍》故事發生的時間點是在《グイン・サーガ》故事的數千年前。

好的,那麼此時的問題是:《巴洛士之劍》在栗本的作品當中居於什麼樣的位置?相較於其他作品又有何思想上的變化或一貫性?何以栗本在1987年創作《巴洛士之劍》?還有最重要的問題是,巴洛士王國的公主愛上洗衣女居然導致巴洛士王國邁向滅亡道路這是哪招?!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進行研究有其困難之所在。因為時間與空間的隔閡,不僅欠缺對栗本足夠的認識,《巴洛士之劍》作為外傳而我卻未能讀過超長篇的《グイン・サーガ》,以致於根本不能評論《巴洛士之劍》本身的故事結構與核心思想,而且本來我打算從百合作品的脈絡來觀察《巴洛士之劍》的所在位置,顯然也是不合宜的,應該放在栗本作品的脈絡來觀察會比較適當,並且就我的觀察來看,《巴洛士之劍》與《孔雀的微笑》相同,皆與今日的百合文化無明確的傳承關係。但如果斷言《巴洛士之劍》不是百合作品,就又歸結到一個老問題:究竟什麼才是百合漫畫?

「百合作品」與「女同性戀作品」不能畫上等號已經是ACG界的常識了,但什麼作品屬於「百合漫畫」,哪些作品又屬於「女同性戀漫畫」卻仍具爭議,我曾在〈試析腐女現象與百合文化〉一文中試著定義過,但不夠完整,現在我希望透過歷史脈絡再次嘗試作定義。

如果從日本「百合」一詞的脈絡來看,據中文維基所載:現在普遍認為源頭應是1971年日本男同性戀雜誌《薔薇族》的編輯長伊藤文學提倡以「百合族」作為「薔薇族」的對照;此後日活浪漫情色出版社出版《百合族》系列的書籍更使「百合」一詞成為固定用語。

但上述的論點還有待考證,至少日文維基所載內容就略有出入,例如日活浪漫情色出版社出版《百合族》系列作品一事,日文維基則載日活ロマンポルノ情色電影公司推出「水手服百合族」電影,並無提及日活浪漫情色出版社。

當然二者未必有衝突,可能是先後順序的問題,但這些並不重要,這個部分待得日後再行考察,我只是想藉此說明,其實「百合」最一開始跟「女同性戀」並沒有很大的差異,也就是說現在大家常說「百合是二次元,Les是三次元」的論點其實並不怎麼合乎「史實」,經過時間的演變,不知何時「百合」竟與「女同性戀」漸行漸遠。

奇妙的是,「百合」一詞出現的如此晚近(1971年),在追溯百合作品源頭的時候,就像BL可以溯及大正時期的耽美小說一樣,百合竟可溯及戰前的少女小說?!這種從文學系譜中來追尋現在的「百合文化」脈絡的方式,我覺得頗有可議之處,似乎過於生硬而強求。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當「百合」跨海而來到華語世界,華語圈的百合脈絡又不同於日本了,就像日本的「百合」與「GL」並不同於華語世界的涇渭分明,而何以文化源頭的日本沒有區分,華語圈卻將「GL」劃入偏三次元或女同性戀的範疇?我認為這就應該從華語圈如何接收日本百合文化的脈絡來觀察。

因為時間不多,也受限於考察日本「百合」一詞的意義轉變過程有其困難,所以我先跳過日本方面的脈絡探討(好孩子不要學),直接討論華語圈的百合文化脈絡。

當然我想我的定義一定無法使所有的百合控信服,歡迎諸君一起討論。

首先,提到華語圈百合文化,必然不可不討論的便是作為華語圈的百合文化傳播重鎮與資源集散地的「百合會論壇」。

「百合會論壇」最初以「山百合會論壇」之名設立於2004年9月,但在《瑪莉亞的凝望》動畫第一季開始之際(2004年1月),便在ACG資源豐富的「動漫花園論壇」組成了日後「百合會論壇」組織的雛形,後來似乎因為「山百合會」與一日本軍國類型組織同名而於2005年5月改為「百合會論壇」,今日網路上暱稱「百合會論壇」為「300」,典故即取自「山百合會」的「山百」。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百合會論壇」的組成自始便與《瑪莉亞的凝望》關係密切(我想應該沒有百合控不知道「山百合會」一詞即是出自《瑪莉亞的凝望》中的學生會組織「山百合會」),換句話說,對華語圈百合文化而言,最早具重要影響力的作品實是《瑪莉亞的凝望》(日本方面應是《美少女戰士》),而後才去追認此前的《美少女戰士》、《少女革命》,將之列入百合文化的系譜,我個人認為,這就是何以華語圈的「百合」意義顯得偏往「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女性愛的緣故,當描寫女校高中生之間細膩情感互動的《瑪莉亞的凝望》成為「百合會論壇」的典律之時,華語圈的「百合」頓時昇華為精神性的情感關係,這或許就是華語百合控在面對女性明確的愛戀與肉體關係之時,不得不將「GL」祭出以示區分的原因(當時BL作品走肉體路線也許提供了百合控命名「GL」的靈感?),當然這只是我的推論,相信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其次,我認為設站於中國的「百合會論壇」可能是華語圈「百合」與「女同性戀」析離的原因之一(日本方面則未可知),眾所皆知中國官方的網管會限制論壇的主題,從一些跡象來觀察,似乎同性戀也在規範之列,如是,那麼就可以說明為什麼「百合會論壇」管理組織非常介意觸碰到「百合控是否等同同性戀」之類的問題,也可以解釋百合會的版主常常出來打槍女同性戀話題的動機,當然,再次聲明這只是我的推論(很多百合控排斥T這又是另一個問題,我需要專文兩千字來解釋可能的原因)。

總而言之,依照我的定義,基本上華語圈的百合文本的脈絡,以《瑪莉亞的凝望》開始,再回推追認舊有作品的「百合屬性」,追認的作品當中,最具重要影響力的當是同屬女性情誼與曖昧關係的《美少女戰士》(1991-1997)(《美少女戰士》本身具備龐大的同人誌創作能量有助於影響力的推廣),這一點恰巧可以說明如今在華語圈百合控當中論及百合早期的重要作品,何以多是在1990年代以後的作品。

而1970年代頗具多元情慾流動的少女漫畫,如池田理代子《青蘭圓舞曲》、池角千惠子《孔雀的微笑》以及本篇討論的《巴洛士之劍》,反而因為接近女同性戀題材(《巴洛士之劍》還觸碰到性別認同障礙的問題),而極罕被納入所謂的「百合經典」,而被認可為「百合經典」的諸如《美少女戰士》、《少女革命》、《瑪莉亞的凝望》等作品的共通性(女性之間不明確的曖昧關係),促成了華語圈百合文化「百合作品」和「女同性戀作品」的斷裂,並且形成了「百合─GL」從精神到肉體關係的光譜,但受限於現實需求,如欲凝聚一股迷文化的勢力,極度嚴格的「百合認定標準」(友達以上、戀人未滿)並無助益,終至必須接納「GL」以及「女同性戀」作品成為「百合」的一員(《百合姬》等百合專門誌的出現,更使女性之間的戀情得以公然進入「百合」的殿堂),是以「女同性戀」、「百合」、「GL」各自具備不同意義而又多重交集的關係共同形構出現在所謂的「百合文化」。



(我們可以參考一下百合會在山百合會時代的定義)


那麼我們重看一下我所提出的問題:「百合漫畫」和「女同性戀漫畫」的區別為何?

透過上述簡單的歷史脈絡來觀察二者的關係,其實二者最初並未有明確的區隔,乃是因為華語圈接觸百合文化的初期階段採用了《瑪莉亞的凝望》作為「百合作品」的規範準則,以及推廣百合文化的重要推手:「百合會論壇」在經營上可能面臨的現實考量,遂使「百合」與「女同性戀」產生斷裂,而隨著時間的演變以及迷文化的擴大,「女同性戀」又藉由明確的女性戀情作品重回「百合」的行列。

從上述的觀察可知「百合」定義有其變化,這展現出迷文化本身是有機體的實際狀況,同時也可以說明何以「百合會論壇」時不時就會有人重新定義「百合」的行為,而我亦是其中一員。經過推論,我所得出的定義便是:二者的區別乃在於「百合漫畫」可以涵蓋「女同性戀漫畫」,而「女同性戀漫畫」卻不等同於「百合漫畫」,二者是「白馬是馬、馬非白馬」的關係,而不是「二次元/三次元」的差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